||  欢迎访问武威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主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要闻 >
武威市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大家好!感谢各位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通过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向长期关心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召开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记者朋友们和社会各界就2022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作以通报,并回答大家关心、关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2022年,武威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9天,优良率79.4%;PM10年均浓度6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值1毫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值138微克/立方米,六项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稳定在国家达标城市行列。2.酸雨和降尘。2022年,武威市城区降水pH值范围为7.14—7.75,全年未出现酸雨。武威市城区降尘量年均值为12.29吨/平方公里·月,平均降尘量范围为7.25—19.94吨/平方公里·月,最小为6月,最大为5月,冬春季降尘量高于夏秋季。3.沙尘天气。2022年,武威市城区共发生沙尘天气113天,比去年同期多32天,因沙尘影响优良天数减少66天,沙尘对城区颗粒物浓度造成较大影响,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贡献43微克/立方米,贡献率达62%。
        (二)水环境质量
        1.地表水。全市共设置地表水监测断面14个,其中河流型监测断面8个,湖库型监测断面6个。2022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综合评价水质状况为“优”。全市城乡无黑臭水体。2.地下水。7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均达考核目标要求。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市共设置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7个,其中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5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2个,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共有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84个,水质达标82个、达标率97.6%。全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未检出重金属锌、镉、铅、汞和有机特征污染物,饮用水水质安全稳定。
        (三)声环境质量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022年,在城市建成区内,优化设置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区域有效网格点位149个,声级面积全覆盖,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达到“一级”标准,评价为“好”。2.道路交通噪声。在市区内主次交通干线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58个,监测路段总长度64790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加权均值为63.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达到“一级”标准,评价为“好”。3.功能区噪声。布设城市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定点监测点位10个,全年共监测80点次,其中昼、夜间各监测40点次,全年昼间监测达标40点次,达标率为100%,夜间监测达标38点次,达标率为95%。
        (四)土壤环境质量
        全市无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良好。
        (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
        经核算,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四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分别达269.9吨、60吨、652吨、475吨,可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率均达到100%,年内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03万吨,收集处置医疗废物2313.21吨(涉疫医疗废物1459.77吨),安全处置率100%。
        (七)核与辐射安全
        全年未发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印发《武威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深入打好控尘、控烧、控煤、控排、控车、控油“六控”组合拳。全年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2次,“冬防”动员部署会议1次,集中约谈会议1次,分析调度会2次,及时下发《预警函》《提醒函》《交办函》,交办问题,盯办落实,共同会商,合力整改。制定印发《武威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提升评价办法》,完成凉州区城郊镇土炕改造5000户、农村分散农户清洁取暖改造1668户,古浪县农村清洁能源取暖改造600户。制定印发《武威市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工作方案》,分类分期完成117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治理。全面开展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烟粉尘和机动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深度治理,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全部建成,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建成投运3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系统,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对入市柴油客(货)车尾气冒黑烟超标排放现象进行专项检查,禁止“冒黑烟”车上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生态环境质量管控,水环境质量目标全面完成。完成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保护区风险源核查,全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均为优秀等次。实施石羊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项目,完成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共排查排口196个、采样点位66个。开展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将全市三县一区全部纳入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范围,落实补偿资金521.2万元。加大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力度,建成投运民勤县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工程、古浪县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程,争取并下达古浪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资金3389万元。建成凉州区张义镇刘庄村收缩安置点、民勤县东湖镇红英村、夹河镇新粮地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全年新建续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2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8%。巩固拓展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全省唯一美丽河湖示范效应,庄浪河天祝段创建为全省美丽幸福河湖试点,古浪河、金强河创建为市级示范河湖,全力推进杂木河、柳条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印发《武威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方案》,对全市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摸底,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全市无涉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2家全口径涉其他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均在排污许可规定限值内。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126宗用途变更为“两公一住”“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更新调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12家,全部完成用地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加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推动落实《武威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武威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项目21个,全市18个农田灌区灌溉水质均达到水质标准要求,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41%以上、42.09%、86%以上、83.6%和90%。四是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治理。扎实开展塑料污染专项检查治理,加快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持续做好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年度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全市共核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9家(有色金属冶炼1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3家、废矿物油收集3家、废铅蓄电池收集2家),组织全市484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严格执行联单制度转移处置危险废物,实现了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排查发现的问题按时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规范处置。
        (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紧盯国家宏观政策,抢抓黄河流域战略政策机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补充一批、建设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精心谋划有利于我市相关规划实施、有助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省级环保约束性指标任务完成的项目,共谋划储备项目28个,总投资6.78亿元,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4.64亿元。紧紧跟踪国家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投资导向,主动加强与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的沟通衔接,及时对接掌握投资重点,积极谋划,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2022年共争取到位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20个、5.79亿元。二是合力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生态环保产业链执行链长办公室职能作用,制定印发《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成立生态环保产业链党委,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促进链上企业优势互补、互助共建,以党建引领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光大环保、亿利洁能、中盛利达、泰达市政4家企业确定为链主企业,全面形成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等为重点的“1+N”生态环保产业链。“十四五”谋划实施的56个生态环保产业链项目,已开工建设35个、完成投资16.1亿元。前三季度,全市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23.42亿元,占GDP总量的26.7%。
        (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一是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武威市片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治理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严格对标《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按照《关于做好2021年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市级考核指标体系,压实县区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2021年度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顺利通过省级考核,我市为优秀等次。二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严格落实《甘肃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配合制定省级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规范,祁连山、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状况调查评估有序开展。强化技术创新,积极与国家电网武威供电公司衔接,持续推进重点企业用电监管设施安装,“电眼”看祁连项目监管平台建成运行。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稳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三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研究制定《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全面提升基层监测能力水平。4个县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全部取得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证书,具备水、气、噪声等常规监测能力。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先明峡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按期完成验收。加强国控、省控站点基础运维保障,全年未发生人为干扰问题,有效保证了数据正常传输。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武威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加强对县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活动和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检查考核2次。扎实开展承担自行监测任务的社会化机构延伸检查,积极指导重点排污单位,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及时开展企业自测,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完成率和公开率均达97.31%。
        (四)坚决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配合保障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主动加强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办公室沟通衔接,提前准备,细化方案,高效完成了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按照反馈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清单调度、预警督办、整改销号等工作机制。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55项问题已整改45项,整改率82%,2023年完成整改的10项任务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交办信访投诉52件、已办结51件。二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制定印发《武威市2022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标确定的6个方面27项重点内容,坚持精准排查,加强依法整治,完善制度机制,集中3个月时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排查发现问题237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集中整治群众反映问题。完善生态环境信访举报管理和问题核查机制,严格落实12369环保投诉热线和微信投诉平台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及时受理、转办群众信访投诉,全力推进信访事项办理。全年共受理信访投诉161件,已全部限期办结答复,做到了调查核实全面准确,处理处罚依法合规,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四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岗位培训,成功举办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和监测技能比武竞赛,完成执法服装和标志的统一配发。抽调执法业务骨干开展了异地交叉执法检查,切实提升执法人员实战能力和执法效能。严格执行执法监督正面清单,实行节假日、夜间错峰执法。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0起,处罚金额181.4万元。
        (五)严格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制定印发《武威市2022年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方案》,紧盯“一废一库一品”等高风险领域,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完成符合条件的400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管理。补充完善省级环境应急物资武威区域储备库环境应急物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核安全技术利用单位专项检查、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专项检查和电磁辐射设备(设施)利用单位专项检查,建立完善放射源“一源一档”监管档案,配合做好钍基熔盐堆、重离子项目建设监管服务工作。严格落实辐射安全许可审批管理,累计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158家,并在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上传相关信息。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率、持证率均为100%,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年度防护评估报告上传率100%。图片
        (六)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是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方案和相关指导意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配合,2022年共摸排报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7条,启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2件,已办结完成的古浪海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非法排放工业废水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案,作为典型案例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初审。二是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积极会同市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利用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深化企业环境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制定《武威市环保信用评价指标》,依据评价结果对企事业单位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每月通过市政府网站曝光环保失信案例。制定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并公开2022年披露企业69家。三是全面落实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严格落实《甘肃省生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摸排上报符合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企业53家,督促企业积极购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四是健全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落实《武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武威市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武威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推动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法规体系、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统筹安排法治宣传及法律法规解读,及时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组织学习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建立“会前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武威市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武威市生态环境局突发网络舆情应急预案》《2022年武威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我局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管理制度,为全年开展各项生态环境宣传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精心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完成“清洁美丽看河西——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片拍摄,完成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市直相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宣传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相关宣传资料的整理报送,剪辑制作了《武威市2022年“六·五”系列宣传活动掠影》《2022年武威市生态环境执法和监测技能比武竞赛》等短视频,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三是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制定《武威市2022年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将凉州区污水处理厂、武威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及甘肃省武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各类实验室纳入公众开放范围,年内开放25次,并拍摄制作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宣传小视频,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是拓展新媒体宣传阵地。每年与市融媒体中心签订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闻宣传效果。围绕全面落实2022年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年内拍摄了《筑牢生态屏障 守好绿水青山》《新年新气象》《美丽河湖石羊河专题宣传片》《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武威》和《争做法治新时代好少年》法治微动漫等宣传短片5部,剪辑各类微视频5部。2022年,我局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账号共发布信息7847条,其中原创信息373条,至2022年底3个平台累计阅读、转发量分别达848067、32350次。我局政务微信公众号被市网信办、文明办评选为全市第三批“文明政务新媒体账号”。
 

主办单位:武威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联系方式:0935-2235557  13909356002   邮箱:wwhbcyxh@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南关西路224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陇ICP备19004578号    邮编:733000   联系电话:0935-2235557  13909356002